由癌症資訊網、香港醫護聯盟主辦及葛蘭素史克藥廠全力支持,於二零一五年十一月七日舉辦的「腸癌最新治療趨勢及保健分享」,邀得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醫生,講解腸癌的最新治療方法。
病徵與痔瘡相似
腸癌為本港常見病症,是第二號癌症殺手。大腸癌最常發生於腸臟後段,因此症狀會較明顯,例如大便有血、貧血、大便習慣改變,部份患者更會出現肚脹。很多腸癌患者經常誤以為痔瘡,但其實腸癌與痔瘡可以同時存在。
大便隱血測試可檢查出大便中的血紅素,但陳亮祖醫生指出,由於腸癌腫瘤未必時常出血,因此該測試並非百分百可靠,而目前最準確的大腸癌檢查方法為大腸鏡。
正電子掃描助查轉移癌細胞
腸癌病人,有約四分之一患者在確診時,癌細胞已出現遠處轉移,最常見是肝臟轉移,而透過正電子掃描,可有效檢查到轉移到其他器官的癌細胞,準確率達九成。
治療方面,手術為主要治療方法。現時,大部分手術皆以微創方法進行,傷口較小,亦可減低患者痛楚。除了以手術方法切除腫瘤外,還需要視乎情況進行跟進化療療程,甚至放射治療。現時,有部分直腸癌患者可以透過新型「直線加速器」,先以放射治療方法,縮細腫瘤,再進行手術,令醫生有足夠空間切除腫瘤,或可保留肛門,避免改以造口排便,亦可減低局部復發機會。
混合治療提高存活率
陳醫生表示,混合治療即先施手術切除腫瘤,再配合輔助化療。以第三期腸癌為例,手術後以混合治療方式治療存活率較單以手術方式為高。近年更有標靶藥物治療,針對第四期患者腫瘤細胞生長因子抗體,抑制腫瘤生長。